首页 > 中华茶馆 > 茶馆文化 > 正文

茶馆名称文化

民国时期,各地茶馆剧增,茶馆不论大小,招牌不可没有。一个招幌,一对茶联,引无数茶客流连忘返。

一些文人墨客开设的茶馆,其店名别具一格。上海九江路口小花园附近有一家茶楼,是民国时期书画家俞达夫开办的,取名“文明雅集”,四壁悬挂着名人字画,茶具清洁雅致,因此前来品茗的茶客皆文化界和政界名流。

历史学家卫聚贤抗战时期在重庆某大学任教,开了一家茶馆,叫“聚贤楼”,茶客多是大学教授和文化界知名人士,当年郭沫若就是那里的常客。

有的茶馆坐落在名胜古迹之处,店名也就“攀龙附凤”。南京城西莫愁湖内就有一间“胜棋楼茶社”。相传胜棋楼乃明太祖朱元璋和开国功臣徐达下棋之处,徐达下棋下棋时赢了皇帝,朱元璋大喜,遂将此楼赐给徐达。

还有把古人的姓名作为茶馆名称的,上海南京路上的“仝羽春茶馆”,把唐代的卢仝,陆羽两位品茶名家的名字合二为一,作为店名,十分贴切自然。广州有家茶馆干脆就用古人名,称“陆羽茶室”。

也有借古人诗词为馆名的。民国前期,大资本家黄楚九在上海新新舞台的楼顶开了一家茶社,取名“楼外楼”,这名字既写实,亦是取自南宋林升诗句“山外青山楼外楼”。

也有以茶馆所在地风景优美而得名的。北京有一家“绿柳轩野茶馆”。因地处郊外,故谓之“野”。扬州城北丰乐街有一家“香影廊茶社”。该茶社有水阁数间,朱栏一曲,掩映在花丛树影之间,奇景怡人。

有趣的是民国时期,北京天桥有家“王八茶馆”,店主姓王,在家排行老八,故取茶馆名“王八茶馆”。